We are sorry but it looks like your browser doesn't support our website features. In order to get the full experience please download a new version of Chrome, Safari, Firefox, or Internet Explorer.
top-logo
TW
logo

探索邂逅藝術

太宰府天滿宮的藝術家及藝術品

©︎Ryan Gander
Really shiny stuff that doesn’t mean anything, 2011
協力:TARO NASU (東京)

Trunks Petals

太宰府天滿宮早在 10 世紀初成立之時,已是一片發揚藝術之地。時至今天,神社透過創新的藝術計劃,吸引世界各地才華洋溢的藝術家,延續此一傳統延續,藝術作品散見各處,而且探討的議題多元,包括信仰與教義、想像和真實之間的界限、生態系統與生命短暫的本質。

Petals
Petal
Ryan Gander

攝影:Julian Abrams

Ryan Gander

英國概念藝術家 Ryan Gander 的作品,創作靈感為日常生活及其背後的源動力。Gander 在他意念創新的雕塑與裝置,運用多樣的技巧和工具,形成不同的故事片段,任由觀者自行解讀。他的藝術作品散見於世界各地的展覽及珍藏之中。

Petals

Really shiny stuff that doesn’t mean anything

人類往往被閃亮的東西吸引,而 Ryan Gander 以名為 的裝置,探討人類如此與生俱來的喜好。巨型的金屬球,由數以千計細小、有磁性,反光而可識別的物體所組成,看來 Gander 這件作品,似在對「驅使人們尋找閃亮物體的內在欲望」提出質疑。

整件作品當中,由於肉眼無法所見的磁力,使得物件聚在一起,但若失去磁力,巨型的金屬球頓時也會變得七零八落。於是信仰就好比這股看不見的力量,而此作品概念,也正好體現在太宰府天滿宮的每個角落。

Art

Really shiny stuff that doesn’t mean anything, 2011
協力:TARO NASU (東京)

Learned IV

Everything is Learned IV, 2011
協力:TARO NASU (東京)

Everything is Learned IV

在這件藝術品中,Ryan Gander 以 Auguste Rodin (1840-1917) 的著名雕塑〈The Thinker〉為創作藍本。作品展示的是〈The Thinker〉坐著的石頭,雖然主角已經離開現場,但他曾經出現過的痕跡猶在。

石頭的凹面顯示他曾經坐著沉思一段時間。可是,他陷入沉思的原因是甚麼?他有理出甚麼頭緒嗎?他最後站起來離場的原因又是甚麼?

故事敍述是 Gander 作品的共通特徵。透過這件作品,他再一次引導我們對身處的世界提出疑問。

Petals

Metaverse

這件 16 隻極樂鳥的雕像作品,對事實與虛構的本質提出疑問。Ryan Gander 用文學的方式,以真實存在的第四任艾格頓男爵 Maurice Egerton (1874–1958) 為主角,講述一則錯綜複雜的虛構故事。

故事內容是雄心勃勃的艾格頓,他結束新幾內亞的遠征旅程回國,向國民宣佈自己找到了稀世的極樂鳥。艾格頓將這項發現獻給英國女皇,報章也爭相記載這宗新奇之事。

透過關於男爵的虛構故事,於是 Gander 對現實與虛構之間的模糊界線進行探討,並且疑問任何時候敘事是否都需忠於事實。

Metraverse

Metaverse, 2010
協力:TARO NASU (東京)

Wood

Like the air we breath, 2011
協力:TARO NASU (東京)

Like the air we breath

在這件作品中,Ryan Gander 讓人思考生命中最寶貴的事物,到底肉眼是否能見?在神道宗教中,不同的神祇以瀑布、樹木、石頭和動物等各種形式顯現。即使這些形態本身並不「尊貴」,但卻代表宗教中最神聖的部分。

木柱之下埋滿「尊貴」物件的時間膠囊,來自太宰府天滿宮旁的一間幼稚園,由其中 75 名兒童捐贈。物件放在密封的容器中,並且置於地下。它們唯一存在的證據,則是一個個刻在木柱,代表每件物品的圖像。

Petals Petals
Petals
Simon Fujiwara

照片由藝術家本人提供

Simon Fujiwara

日裔英國籍的 Simon Fujiwara 是一位跨派別藝術家,擅於利用個人生活經驗,建構新的故事,並透過作品將人類的奧秘延續下去,而非加以詮釋。他所創作的裝置讓人仿如親歷其境,形式多元,由電影到畫作、照片到雕塑及表演都有,而 Fujiwara 的作品在世界各地都有館藏與展覽。

The Problem of History

這張其貌不揚的白色花園座椅,似乎既不討喜也不甚重要,但它其實是紀念戰爭倖存者的一件歷史遺物。雖然看來像張塑膠椅子,其實卻是青銅所製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由於金屬需求量極大,許多神社內的青銅像都被鎔鑄成武器。

這張座椅能不能成功脫離戰時雕塑的命運?或許樹枝會插手將它舉到半空,使得無人能夠觸及;又或許它會隱身變成「日常用品」,躲避未來的災難、浩劫。到底「日常用品」在一千年後,又會有何新的意義呢?

History 2013

The Problem of History, 2013
協力:TARO NASU (東京)

Time

The Problem of Time, 2013
協力:TARO NASU (東京)

The Problem of Time

隨著數個世紀過去,藝術品的材料也開始劣化。除了「傳統」的帆布畫作,幾千年前我們祖先所創作的原始手繪也逃不過如此命運。眼見作品的褪色破損,也成時間流逝的確鑿證明。

在這件作品中,只見 Simon Fujiwara 利用一塊人造石頭,印上當地幼稚園學生的手印,而那塊石頭本來安放於神社繪馬堂的露天建築中,與幾件經年累月褪色的畫作放在一起。隨著時光荏苒,水彩手印也因種種環境因素褪色。諷刺的是,人造石的樣貌依然,這種反差,也讓人反思永恆的本質。

The Problem of Faith

隨著人類不斷找尋複雜的新方式去掌控自然界,科學領域(可辨證的知識)和宗教信仰(精神信念)之間的分割和斷裂便愈見明顯。透過 Fujiwara 的作品《The Problem of Faith》探討上述分裂,他將一塊外在看來天然的石頭,與一支柺杖結合,展開一場「真實與否是甚麼」的對話。

這件作品包括一塊放在自然環境中的空心混凝土石頭,石頭內則放進一支柺杖,意圖創造不和諧的並置。柺杖似乎寓意著信仰或宗教,默默地給予人類支持。不過這件藝術品,將來也會否成為祭神之物呢?

Faith

The Problem of Faith, 2013
協力:TARO NASU (東京)

Petals
Peirre Huyghe

攝影:Ola Rindal

Pierre Huyghe

法國概念藝術家Pierre Huyghe 透過電影和固定的場地裝置,探討一連串的哲學主題。他在事業生涯中,曾到過世界各地參與展出,且獲獎無數,當中包括 2001 年威尼斯雙年展評審頒發的特別獎,以及 2002 年於紐約所羅門‧R‧古根漢美術館所頒發的 Hugo Boss 獎。

EXOMIND

法國藝術家 Pierre Huyghe 作品〈Exomind〉是極具深度象徵的微觀宇宙,對人造世界和大自然之間的互動交流提出疑問。作品中的生物和死物都具有象徵意義,又或具有一些罕見的基因特徵。

蜂群為生長於神社內著名的「飛梅」傳播花粉。其中的一對墨西哥鈍口螈,牠們一生身上都留有像蝌蚪般的魚鮨,在池塘中相宿相棲。

作品的中心角色,是一個頭部蓋著蜂巢的女性雕像,而 Huyghe 所創造的生態系統中還有荷花(與法國畫家莫內於吉維尼小鎮池中荷花雜交而生)、昆蟲、一隻三色貓和一棵橙樹。

Exomind

Exomind, 2017
混凝土模型與蜂巢、蜂群、橙樹(酸橙)、梅樹(由「飛梅」移花接木而成)、植物、沙堆、石頭、三色貓、螞蟻、蝴蝶、種植荷花(吉維尼,莫內花園所在地)的混凝土池塘、墨西哥鈍口螈及昆蟲。
協力:Taro Nasu (東京)、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(東京)
攝影:Yasushi Ichikawa

境內美術館

太宰府天滿宮內四處皆可找到藝術的蹤跡,除了展出不同實體作品,還會舉辦創意文化活動,因此神社有如一座藝廊,其中豐富的當代藝術計劃,吸引世界各地知名的藝術家來此進行創作,令藝術融入了神社日常。您可上網查詢關於太宰府天滿宮的最新藝術資訊。

查看更多